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让城市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华为一直在努力理解城市,2018年末,华为赋予城市管理的一个新思维——“城市智能体”,并在2018年深圳高交会上重磅发布。
如何理解“城市智能体”?华为官宣称:“城市智能体”是城市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融合系统,它可以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状态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城市智能体的意义在于实现城市管理的三大目标,即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华为自2015年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战略方向大规模投入后,经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重要阶段,首先是2016年基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架构的“一云、二网、三平台”,即:云数据中心;连接人的城市通信网和连接物的城市物联网;大数据服务支撑平台、ICT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
接着在2017年华为宣布“打造城市神经系统”,从端点感知、大脑决策、再到肢体行动的完整神经网络来实现闭环。2018年发布“城市智能体”,将AI强大的技术能力做赋能去进一步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让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
云和平台构成了城市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二网构成周围的神经系统;而上面的各种应用就是在这套神经系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各种器官,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最终在AI技术赋能下,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一一对应,相互融合,让城市成为智能体。
感受华为智慧城市的这三个步伐,每一次城市建设都是一次理解,至今,百余次的智慧城市理解后,华为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从构建大脑、到神经、器官、最终形成智能体。
华为为城市智能体做了哪些铺垫?
首先是基于华为云构建ICT基础设施和行业使能平台,华为具有业界领先且丰富的ICT产品线,为支持庞大的智慧城市运行提供端到端的ICT基础建设,华为在多个城市的架构设计均源于此。但华为并未拘泥于此,近年来华为在智慧城市领域围绕城市顶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运营去思考,围绕城市主体(市民、企业、管理者)的业务需求与城市场景,建造城市智能体。
第二层铺垫是华为在IOT的技术能力,打造物联感知层,实现物联全感知、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并基于华为云构建基础设施层和行业使能层。
有了ICT基础设施和IoT带来的万物互联互通,下一步就是要把联接获得的大量数据通过智能的分析使其产生价值,这就是华为在AI方面的铺垫,这也是华为由城市神经系统向城市智能体进步的关键所在。
华为AI最大的特点在于全栈全场景,这代表了一种能力、一种视角和一种全场景的理解。“全栈”能力意味着企业所需要的服务不局限于硬件、软件、算法和数据,它可以将技术化为无形,让AI真正意义上成为服务。“全栈”视角是一种全面的技术视角。包括了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全场景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的部署环境。
“全栈”是华为选择的全新赛道,因为“全栈”意味着华为能够基于AI的全链条能力对客户进行使能,客观的说,对于AI这样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新技术来说,采用多家供应商的技术风险显然要比选择一家公司提供的一站式方案大得多。华为的AI理想就是让AI实现普惠,降低AI的应用门槛,对此,华为深度投资了AI芯片、软件定义智能摄像机、边缘视频分析、OceanConnect AI,发力AI智能,华为EBG中国智慧城市总工姚建奎表示,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近897亿人民币,未来三到五年,每年还将投入150亿-250亿美金,最近十年来,华为累积研发投入近4000亿人民币。
有了这三大前提条件,华为让城市、智能、体,三者实现协同成为可能。在华为看来,先有基础建设,再有数据分析支持,最后实现人工智能、数据、物理环境的多重结合运作才能将“城市智能体”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投融资、顶层设计、集成、运营、上层的业务应用以及底层的基础设施,需要统筹规划、多方协调才能完成。智慧城市“会做”与“做好”是两件事,华为智慧城市战略的独到价值在于两点,一是基于全球160多个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合作伙伴支持下的顶层设计能力,二是能够联合合作伙伴,基于客户诉求提供“端管云”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如何持续促进智慧城市的演进和建设,姚建奎提出了华为将要持续做好的三件事。一是通过更新的技术应用来打造高效和成本更低的数字化平台,并且通过数字化平台来实现传统各个厅局委办集中建设,节省资金,满足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二是继续做好整体生态战略,和业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加适合每个城市基于共性的个性化业务,满足城市的整体管理诉求。三是帮助城市赋能,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