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业、造船、钢铁、电力设备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具备高技术含量的机器人已经成为工业制造进一步发展的利器。然而在争夺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战役上,唱主角戏却是国际机器人制造巨头们...
首先看同属亚洲的日本。由于日本的地少人多,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因素,长期以来日本对机器人比较重视。此外,二战后日本的劳动力不足,便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机器人代替人工。再加上日本在这些购买的机器人上进行钻研和改进,从而使其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如今,日本在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方面,都在世界遥遥领先。
当前,日本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如FANUC、安川、那智不二越、爱普生、OTC等,这些品牌也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中国工厂的生产线上,如上海通用、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格力、美的、海尔等。根据统计数据,日本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全球产业机器人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
再看亚洲的另一工业强国韩国。韩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时间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90年代初,韩国引进日本发那科,用十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广泛应用于汽车、金属加工、冶金、电子、交通、造纸、化工、食品、饮料、物流等各个领域。
说到机器人,不得不提美国。早在1962年美国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的机器人强国之一,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机器人的技术更加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此外,美国机器人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很快。其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航天、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
之前提到了日本,那再说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另一主角——欧洲。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领头羊,并且实现了传感器、控制器、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化。
欧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估计行内人都能说的出来一两家。如:瑞典ABB、瑞士Staubli、德国的KUKA、德国CLOOS、德国百格拉、德国徕斯机器人、德国斯图加机器人、意太利hanbs、意大利COMAU、英国的AutoTechRobotics。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很大。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不过由于技术能力、核心零部件上处于劣势等因素,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四大家族”所占据。
不过近几年,中国在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到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制造业、机床数控系统,再到伺服驱动装置与伺服电机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领域,中国机器人公司正迅速成为行业领导性企业,带领中国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