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1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管理线的撤销将有利于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便利香港居民赴粤投资。也从侧面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一体化建设,让深圳特区深度融入大湾区,在金融改革方面实现更大程度自由贸易流动。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透露,在此基础上将会对港澳进一步扩大开放,并在广东先行先试,最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货物、资金、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管理线的撤销、粤港澳的融合,反映的是城市群联动发展、自由流通的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群将成为驱动经济新常态下的高速增长的引擎,准确研究城市群的特征、识别不同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下一步重点。
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对城市群的识别和确定还多数在宏观层面,利用GIS集成各类地理大数据相关因素等方式不能直观表达城市间实际联系。
在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宏观课题组和百度地图慧眼团队联合发布了《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群识别和空间特征研究》,报告基于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宏观课题组团队提出研究方法,并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中国城市群进行了研究。
17个大数据城市群重新定义城市群概念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现阶段联系较弱,尚不具备成为整体城市群条件,较为合适的是长株潭、武汉城市群。还有些城市群整体人口密度偏低,城市群内联系较弱,城市群尚未成熟建立。
所以,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应利用大数据进行城市群识别,从人群的微观角度获取城市群活力和内在联系,也从民众的行为中探讨城市群未来长远规划。
城市群三维特征需明确
面对城市群简单等同一群城市、等同都市区等有偏差理解,在网络化空间联系愈加增多后,利用网络服务响应情况加之传统的人口数据、电话、信息数据等可更加微观地了解城市群边界范围,了解城市群内部集散的基本规律。
因此,对城市群的判定,应该从三个维度:集聚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具有紧密经济社会联系、具有较高中心度,这就意味着数据收集需要基于网络分析和实时动态数据,以往利用GIS技术分析数据的方法不能满足需求。
此次报告中借助互联网位置服务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基于人口跨城市流动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各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联系”,并基于此界定各城市群范围,同时叠加百度人口密度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分析,对各城市群进行界定、分析与评价。
夜间灯光数据、迁徙大数据和手机密度数据是亮点
利用夜间灯光密度数据,可以反应城市化水平,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等。灯光密度数据可以覆盖城市全境。夜间灯光密度数据叠加10%联系门槛值的城市群更为适宜作为识别城市群的因素,因为夜间灯光密度数据可覆盖城市群内更大空间范围,规避城市行政中心为主导致的忽略其他地区的弊端,可
迁徙流动大数据和人口大数据反映的是城市某个地区的常驻人口和在常驻城市去往其他城市的迁徙人口,这两者均在百度地图中响应的位置服务记录中很好反映,也可作为城市群活力的评价指标。
迁徙大数据可以反映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联络度,从社会连接角度识别城市群。这可识别出城市中心度,也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结论,依次来看全国城市划分可分五层级,居中最核心的中心城市。
迁徙大数据是基础,在互联网时代的空间联系更多存在于社交网络中,因此位置服务、智能应用等需求正逐渐超过电话留、信息流、邮件流等成为最新数据来源。
因此,手机密度是互联网时代引入评价指标的亮点,借助手机发出的位置服务需求和其他智能服务的使用频次,可以确定手机密度数据,衡量城市群的互联网指数和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