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扫码支付,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滋生而受到监管关注。近日,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对业务资质要求、规范条码生成等进行明确。
12月27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两套技术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为条码(条形码、二维码等)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这三份通知和规范主要措施有五条,首先就是确立资质门槛,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门槛确立后,央行重申了清算管理要求。针对部分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直连进行商户拓展等现象,央行此次明确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同时央行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应根据规定中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归纳来说,风险防范能力分为A、B、C、D四级,最高的是A级,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最低的是D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B、C档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上限分别设定在5000元和1000元。
对于央行此次确立资质门槛,并设置分级限额管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条码支付近两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问题。
针对交易限额是否会影响消费者体验,业内人士认为,限额基本能满足大部分人使用条码支付付款的需求,不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